

从今天(7月15日)开始,
正式进入
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,
而且今年
又是40天“超长待机”!
据上海天气发布,
本周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,
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8℃-39℃
↓↓↓
三伏天最养人也最易生病,
“养不对”可能会落下病根!
避开以下6大误区,
助你安然度过~
“三伏天”
千万别做这6件事
①过度消暑
夏季天气炎热,很多人喜欢吃冷饮、吹空调、洗冷水澡,对这些贪凉人群来说,比起消暑,更需要注意防寒。冷热交替除了令人容易感冒、受寒,还会增加心脏负担,严重时还会诱发心脑血管发生意外,甚至造成死亡。
②每天大量喝绿豆汤
有人夏天时,习惯把绿豆汤当水喝。但绿豆性寒,长期大量饮用绿豆汤易伤脾胃,建议一周喝1-2次,每次喝1碗即可,不要空腹饮用。
此外,脾胃功能相对较弱、患有高血压、高血糖等慢性疾病,需每天按时服药(尤其是中药)的老年人尽量少喝绿豆汤。
③用蔬果代替正餐
三伏天出汗多、消耗大,易疲劳、没胃口,不少人选择直接用蔬果代替正餐,但这种方法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,时间久了可能产生疾病。即使天再热,也尽量饮食均衡。
④过度进补
夏季通过吃姜、喝伏羊汤来养生,是很多人的习惯,但如果你是湿热体质的人或体内阴虚有热者,再吃温热的食物,可能就会出现上火症状。就算是阳虚体质者,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,不要大补。
⑤过度锻炼
俗话说“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”,很多人在三伏天更加努力锻炼,认为出汗多能祛湿、减肥,但出汗过多会耗伤人体阳气和津液,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夏季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,选择气温较低时,在阴凉的地方进行走路、八段锦、打太极拳、瑜伽等轻量运动,适当出汗就可以了。
⑥出汗后立即洗澡
夏季很多人会大汗后马上冲澡,而且会选择偏凉的水温,这样相当危险。
出汗后,人身上毛孔处于张开状态,用冷水刺激会骤然收缩,使体内热量遭到抑制散发不出去,从而导致中暑。此外,血管收缩,也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,综合因素下会致使血压升高,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,严重时可能猝死。且洗澡水过冷,还易诱发胃肠道不适和关节疼痛等症状。
建议夏天尽量洗温水澡,水温以接近人体体温为宜,即35℃-37℃。
中医认为,
三伏之际阳气至盛,
平博pinnacle正确使用“热养法”,
以热制热,可温补阳气
↓
三伏天
这样“热”着过
①热性食物助阳
山西省中医院中药方剂研究所主管药师郭丁丁指出,夏季适量吃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,此外,肉桂、茴香等温性调味料,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。羊肉、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温阳散寒,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、气血不足的人。有牙痛等上火症状以及体质偏热的人忌食。
②热粥解暑生津
夏季湿暑交加的环境往往让人没有食欲,此时可自制养生热粥,解暑生津,调养脾胃。山药、莲子、百合、薏苡仁、绿豆等都是不错的食材。可以根据个人喜好,选择2-3种食材与粥同煮。
③热茶优于冷饮
夏季饮用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,消暑解渴、清热凉身。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,排尿也能带走身体的一些热量。冷饮只能暂时解暑,不能持久解热、解渴。
④热水泡脚除湿
热水泡脚可刺激足部经络,起到健脾、除湿、通经、利水的作用。每晚临睡前,用温热水泡脚15-20分钟,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。
⑤晒后背增免疫
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表示,三伏天晒背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补阳气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。
建议不要在阳光强烈时晒,应在9点以前或15点以后,每天15-20分钟,达到微微汗出即可。在晒背过程中如出现不适,应立即停止。
⑥宜艾灸补阳气
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中医师姚晓天介绍,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,负责抵御一切外邪。三伏天适当进行艾灸,可健脾和胃、鼓舞阳气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。
需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“以热制热”,内热体质人群如果采用“热养法”可能会导致上火,易出汗人群则可能因出汗过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。
本期封面:
综合整理自健康时报、CCTV生活圈、中国天气网等
本期编辑:茅轶婧
亚冬会开幕:冬奥冠军苏翊鸣缺席,曾坦言“不怕失败”
哈尔滨亚冬会在璀璨的灯光下拉开帷幕,中国体育代表团257名运动员整装待发,准备在64个项目中展现他们的实力。在这份熠熠生辉的参赛名单中,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冬奥冠军谷爱凌、范可新等运动员的名字,他们的参...
刑侦剧《猎罪图鉴》,到底好不好看?
哈尔滨亚冬会在璀璨的灯光下拉开帷幕,中国体育代表团257名运动员整装待发,准备在64个项目中展现他们的实力。在这份熠熠生辉的参赛名单中,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冬奥冠军谷爱凌、范可新等运动员的名字,他们的参...